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燈集錄 ◎ 孝恩並重的《盂蘭盆供》真義

-->
适逢農曆七月時節,俗稱「中元節」或「鬼月」。佛教的《盂蘭盆供》恰好碰上該月份,原為「佛歡喜日」或「僧自恣日」,一般卻與民間信仰混為一談。自從目連救母,此《佛說盂蘭盆經》,在中國南北朝梁武帝之大力倡導與推廣之下,以效法佛制,廣設齋延,供養十方僧衆。此風開展淵源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。
而該節日已經流變之離譜,簡直失去它的真義和價值。高尚的節日卻淪落在街頭慶祝,世俗民間有迷信七月拜鬼節之說,而狂燒冥錢及瓜果祭品祭拜「過路鬼神」與「好兄好弟」的保佑習俗,而且街道上卻留下一些殘餘香燭糕品,與燒過的剩灰殘紙,嚴重的造成街道陰森恐怖景像。也讓該節日制造出許多垃圾堆,布滿著大街小巷,甚至直接影響到地球環保運動,而在有意無意中間,促使佛教披上一層「蒙寃色彩」。
雖然,佛教被蒙上一層色彩,但佛教必須積極的將《盂蘭盆供》真義正信宣揚和推廣下去。而有關於《盂蘭盆供》的緣起與中國古代的「孝道文化」是互通互輔的。由中國古代「先王以孝治天下」去理解,不難發現華夏民族是以孝立國的。在過去五代同堂的社會,老人是寶貴的智慧財產,隨著時代的易革,家庭結構的改變,同堂的古風逐漸消失,父母子女之間形成了身心疏離( 存有代溝 ) ,甚至於悖逆不孝不敬父母。
但是,佛教《盂蘭盆供》是以「孝恩並重」的。在古印度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有目犍連尊者,他從禪定中觀察到母親沉墮餓鬼道,但卻無法享用飯食,因咽喉出火,見食化炭。目犍連非常的傷心因無法救度母親脫離苦海。於是請求佛陀開示救度之法,佛陀慈悲開示目犍連道:「佛弟子們在於農曆的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的三個月結夏安居,因勇猛精進修道,此期間有弟子證得阿羅漢果與趨向解脫,可其功德頗大。因此可以在農曆七月十五當日為母設供,仰仗衆僧之功德威力,濟渡汝母。」則當日起便稱為「盂蘭盆供」,亦譯為「救倒懸」,也稱為「佛歡喜日」或「僧自恣日」,此乃孝恩並重的寶典《佛說盂蘭盆經》。從將「世間孝道精神」發展到「出世間孝道精神」為圓滿的孝恩大義。
深知父母的恩惠「高於須彌,深於大海」。可知否父母之恩德偉大於深遠,非一般寸草孝行可報答。佛教認為「孝」可分為三種層次:一般的甘旨奉養父母,使父母免於饑寒,只稱小孝。而功成名就又光宗耀祖,使父母光彩愉悅,可謂中孝。引導父母趨向正信,遠離煩惱惡道,了生脫死,使宗親得度,永斷三途輾轉輪迴之苦,方為大孝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